例如,永业公寓小区的王先生通过联系属地的白名单企业,报价1300元清运五吨车的建筑垃圾,按袋收费则为10元每袋。然而,实际操作的流程中,清运公司竟然以一次没装满车为理由,仍然按照满车收费。这让王先生感觉到很不满,装修未完,他已经花费了一万元以上。王先生愤怒地表示:“这种计费方式就绝对没依据,填装量与费用不成比例。”
不仅如此,王先生还发现公示的清运费用与实际收费不符。小区公告栏上显示推荐的清运企业是上海庆风环保,声称为1200元五吨车;按照袋收费价格为15元,且需要20袋起步。然而在记者通过“小程序”查询后,却发现同一家公司报出的按袋价格只有10元每袋。更令人诧异的是,电话咨询后,其工作人员却以“量少无法按袋计算”为由,随意抬高价格。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个案。记者对该小区其他白名单公司进行了调研,也发现相同的收费问题,各家企业的报价与公示价格都存在一定的差异。某些企业甚至额外收取“上车费”,让业主心力交瘁。
在普陀区的另一小区,记者致电两家白名单企业,同样收到了疑似违规的报价。一家称:“不足一车算一车,最基础的成本不变。”另一家则表示按袋收费根本没办法盈利。显然,这一些企业都是利用了公示价格的不明确和收费方式的模糊,加大了收费标准,让居民感到困惑和无奈。
为此,记者联系了区级官方小程序的监督电话。工作人员明确说,外运企业不应该在公示价格外加价、增项收费。面对业主们的投诉,有关部门如实反馈,强调公示价格是上限,企业不可以在此之上加价。如果再出现按车收费的情况,居民有权要求按袋收费。
其实,这种乱收费的现象并不是个别情况。市绿容局有关部门也表示,白名单企业公示价格存在计费单位不统一、收费内容不明晰的问题,使得企业在收费时产生了“自行解释”的空间。对此,局方表示将会优化现有政策,确保每个环节的透明度,以减少企业加价行为的发生。
虽然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,并承诺加强监管,但长效机制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之功。建筑垃圾的清运工作涉及多个环节,如何让每个环节都尽量规范和透明,确保居民的合法权益,是需要我们来关注的课题。
时至今日,建筑垃圾清运的收费混乱现象依然存在。对于每一位业主来说,面对错综复杂的收费标准,如何明智的选择合适且透明的清运服务成为了一大难题。期待在政策完善和持续监管下,清运行业能实际做到公开、公平、公正,为每一个业主创造良好的服务体验。记者将持续关注这一话题,希望可以为广大居民带来更多的信息与帮助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